在安徽马鞍山,警方曾破获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2名15岁少年盗走31部总价值近20万元的手机,而在两人背后,竟隐藏着一个专门“投资”未成年人进行盗窃的犯罪团伙。
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团伙中的成年人并不亲自参与盗窃,而是四处寻找未成年人,为他们提供伙食费、住宿费、路费等,让他们到全国各地手机专卖店进行盗窃,得手后会根据“投资”比例进行分赃。据了解,被“投资”的几名少年,曾到过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多次实施盗窃,都因未成年未被处罚,只是进行了口头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承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兴起,网络信息的大量普及帮助我们更快的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度和认知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家长们也更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改善。根据最高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本文将从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承担问题。
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主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当中,202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了,未成年人年满十二周岁,符合一定条件并经最高检核准追诉即可追责。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法律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我国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不适用死刑。未成年人犯罪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对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在我国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也规定了较为严厉的措施,对构成犯罪但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经教育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决定,对其采取专门矫治教育,在专门场所实行闭环管理。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就免于处罚不用承担责任了吗?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第一百零一条中明确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赔偿责任一般应当由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承担。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刑法》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第49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 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5条 未成年人实施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至少确定一所专门学校按照分校区、分班级等方式设置专门场所,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前款规定的专门场所实行闭环管理,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未成年人的矫治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未成年人违法造成的民事赔偿责任,一般由监护人承担。未成年人对其侵权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注:不满八周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已满八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典》第1165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1179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1188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案例一:2018年5月,15岁的小明(化名)与他人合谋共同抢劫一名女学生,致其轻伤。法院审理认为,小明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犯抢劫罪,依法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在该案例中,小明需承担刑事责任,其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案例二:2019年8月,12岁的小华(化名)因琐事将邻居家的9岁的小孩推倒,致其右胳膊骨折。法院审理认为,小华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但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未成年人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尤其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需要学校和老师的耐心引导。同时,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我们要秉持既要依法打击犯罪,又要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与挽救的态度,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保障。